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张湾 >  张湾概况

张湾区情概况

十堰市张湾区人民政府网站 www.zhangwan.gov.cn

2020-05-07 来源:区史志办

  张湾区是湖北省十堰市市辖区,依堵河,临汉水,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,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发祥地,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,称为中国“卡车之都”,是十堰市最大经济体。辖2乡2镇4街道和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,面积657平方公里,2018年人口41.5万人。有襄渝铁路、316国道、209国道、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。区内旅游景区有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、四方山生态公园、黄龙滩工业生态旅游区等。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称张湾区政府驻地张湾区公园路85号
面积657平方公里火车站十堰站,花果(货物)站
外文名称Zhangwan District电话区号0719
人口41.5万人车牌代码鄂C
方言普通话-西南官话(鄂北片)邮政编码442000
行政区类别 正县级,地级市辖区地理位置十堰市中部
所属地区湖北十堰著名高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
著名景点 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、四方山生态公园、黄龙滩工业生态旅游区、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、龙泉寺、人民公园、大西沟生态旅游区、百龙潭、白马山、黄龙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划代码420303
下辖地区2乡2镇4街道1开发区1新区区委书记张涛
机场武当山机场区长

李如玖

地理环境

  张湾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中部。东与十堰市郧阳区青山镇,茅箭区鸳鸯乡、五堰街道、二堰街道接壤,西与郧阳区鲍峡镇、叶大乡相连,南与房县大木厂镇,茅箭区大川镇交界,北与郧阳区五峰乡、柳陂镇、茶店镇相邻。东经110°26′~110°57′,北纬32°23′~32°47′,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8公里,南北最大直线距离34公里。

  张湾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冬夏长,春秋短;春季升温快,冷暖变化大;夏季雨热同季,降水不均;秋季降温迅速,秋雨连绵;冬季少严寒;地形复杂,立体气候明显。光、热、水条件较为适宜,年平均日照1889.3小时,平均日照率43%,总辐射106.6千卡/平方厘米。其中,生物辐射50.4千卡/平方厘米。年平均气温15.25℃,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.1℃,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.6℃,年温差为24.5℃。年平均无霜期246天,年平均降雨1000.8毫米,降水主要集中在7-9月。因地势南高北低,气温由北向南递减,年平均气温南北相差3.5℃,无霜期相差50天左右。



历史沿革

  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,张湾境内的犟河(古称虎尾河、西流河)流域和堵河下游两岸就有较大规模的人类活动。

  楚庄王三年(前611年),楚国灭麇国,秦、楚联合伐庸,继灭庸国,张湾域属楚国上庸郡。

  战国和秦朝时期,周赧王姬延三十五年(前280年),秦攻楚黔中,楚献汉北及上庸地与秦交换黔中,张湾域属秦国及秦朝汉中郡钖县。汉朝时期,张湾域属汉中郡长利县(今郧县),东汉建武六年(30年),省长利入钖县,张湾域属汉中郡钖县。

  晋朝时期,曾置微阳县,黄龙镇是微阳县治所在地,张湾域属上庸郡微阳县。

  隋唐时期,曾在堵河口置堵阳县,张湾域属堵阳县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,撤堵阳县入郧乡县,张湾域归郧乡县。

  南宋景炎二年(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四年,1277年),改郧乡县为郧县,张湾域属郧县。

  明朝成化十三年(1477年),明政府开通郧县至竹山的铺递驿道,在境内设小岭、花果园、西沟、岳竹关4处铺递,为官方通信体系。万历年间(1573-1619年),郧县实行村镇制度,其中张湾境内村镇有花果村、黄龙村、舒家店、土门村和小岭镇。

  清朝中期,废除村镇建置,统一设乡里保甲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郧县将原设在雷峰垭的巡检司署改设到黄龙滩。清咸丰元年(1851年),黄龙设立建制镇。

  民国11年(1922年),郧县设7个区,其中涉及张湾域的有6区驻黄龙、7区驻十堰。民国24年(1935)6月,郧县改设为4个区署,其中黄龙、十堰各为1个区。

  1947年12月,郧县解放。1948年2-3月,成立十堰区、花果区、黄龙区和茶店区,隶属陕南区第四(两郧)专署郧县。废除保、甲制度,在区下设行政村。

  1958年初,郧县11个区改建为19个乡(镇、场)。其中,十堰区改为十堰乡,黄龙区改为黄龙乡,花果区改为五八农场,茶店区改为茶店乡;区辖乡改建为管理区。9月,郧县18个乡(镇)全部改建为人民公社,实行政社合一体制。其中,十堰乡改为五星人民公社,黄龙乡改为东风人民公社,茶店乡改为东方红人民公社,五八农场名称不变,行政村(合作社)同时改为生产大队,管理区名称不变。

  1961年6月,郧县18个公社改建为15个区和城关镇,其中十堰(五星人民公社)与白浪(英雄人民公社)合并为十堰区、东风人民公社改为黄龙区、东方红人民公社改为茶店区。

  1967年4月,二汽在十堰区红庙公社炉子沟大队动工兴建。

  1969年12月,成立十堰市,十堰区、黄龙区划归十堰市管辖,茶店区茅坪公社划归十堰区管辖。

  1971年1月,十堰市撤区并社,涉及张湾域的十堰区、黄龙区及其所辖黄龙镇和十堰、七里、红庙、茅坪、大路、花果园、西沟、方滩、大峡、东湾、柏林11个公社同时撤销,组建十堰、东风、花果、黄龙、大峡5个公社,归十堰市管辖。

  1980年11月,十堰市设立张湾、花果、茅箭、五堰4个副县级街道,隶属十堰市,其中张湾境内有张湾、花果街道。将公社管辖的中心城区居民委员会划归街道管辖。

  1984年5月,十堰市撤社设区建乡,撤销十堰、土门、花果、黄龙、大峡、茅箭、白浪、大川8个公社,设立4个区18个乡1个镇。其中,花果区辖方滩、舒家、大峡、柏林、大路、过风楼(同月改为长坪)、相公岭、蔡家8个乡和黄龙镇,白浪区辖东沟、茅坪、大川、小川、唐家、茅塔、大坪、方块、鸳鸯、大庙10个乡。十堰市直属的张湾街道更名为车城路街道,花果街道更名为头堰街道,均降为正科级,增设土门街道,均划归张湾区管辖。9月,境域生产大队全部更名为行政村。

  1986年9月,十堰市撤销花果区、白浪区,花果区所辖区域和白浪区所辖东沟乡、茅坪乡划归张湾区管辖。张湾区辖方滩、舒家、长坪、相公岭、蔡家、大路、东沟、茅坪8个乡和黄龙、柏林2个镇以及头堰、红卫、车城路、土门4个街道。

行政区划

  2018年底,张湾区辖2乡2镇4个街道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(十堰市西城经济开发区),总人口41.5万人。

行政区人口
           (万人)
面积
           (平方公里)
机关
           驻地
社区 村
车城路街道13.937车城路13号镜潭、艳湖、康乐、张湾、东岳古台、车城西路、公园、工艺新村、人民广场、高家湾、岩岭、谢家。
汉江路街道8.790河南路19号六堰、七里、夏家店、罗家岗、东风、银河、柳家河、茅坪、梁家沟、刘家、双楼门、水堤沟、龙潭湾、八亩地、李家院、马家沟、熊家湾、七里垭、桐树沟、凤凰沟。
红卫街道8.527车西路19号王湾、周家沟、燕沟、袁家沟、动力新村、界牌、牛场、炉子沟、曾家沟、石桥。
花果街道5.583花果路5号二堰铺、花果园、花园新村、头堰、铸一、安沟、岔河、花园、小岭、大路、丁家、陈家、安沟、茶店、蔡家、桃子、花果、二堰沟。
柏林镇1.4107西城路129号柏林、鲍花沟、小堰、太山沟、白马山、陈坡、柏林。
黄龙镇2.1125西宁路31号黄龙、大坝、斤坪、李家湾、黄龙滩、东湾、狮子沟、朱庄、堰石、舒家店、鲍家湾、青石沟、回龙转、大沟、双丰。
西沟乡0.5113相公村相公、黄土、东沟、沙洲、过风、西沟、长坪塘、白石、岳竹。
方滩乡0.566方滩村方滩、喻家湾、转头沟、徐家湾、文武沟、王家山、沉潭河。
西城经济开发区0.49西城路50号西城路、草店、郭家。

发展概况


  2018年底,张湾区辖2乡2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工业新区,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,69个村民委员会,国土面积657平方公里,耕地1207.5公顷。年末常住人口41.5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6.36万人。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59.05亿元,同比增长7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.88亿元,同比增长3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374.62亿元,同比增长2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1.55亿元,同比增长17.2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,同比增长12.3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.9亿元,同比增长19.8%;外贸出口1.7亿美元,同比增长20%;利用外资8901万美元,同比增长16%。

 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.89亿元,其中农业3.38亿元,畜牧业7984万元,渔业1682万元。全区农作物播种3655公顷,其中小麦460公顷,玉米334公顷,水稻134公顷,油料350公顷,薯类134公顷,豆类67公顷。蔬菜播种2867公顷。果园582.8公顷。茶园472.5公顷,其中可采面积310.8公顷,茶叶产量30吨。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17亿元,农产品“三品一标”产品32个,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、绿色食品2个、无公害产品28个。基本建成区有农业示范园、乡镇有农业示范场、村有科技示范户三级农业科技示范体系。全区农业科技示范户300户,蔬菜设施栽培、测土配方施肥、畜禽水产健康养殖、果茶园养鸡等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普及。城郊旅游、特色农业、地方文化融合发展,长河湾景区、方滩堵河绿道、樱花溪谷广场、花园村仿古一条街建成,白马山、花果山、百龙潭、鲍花沟景点提档升级,尚德七彩乐园启动建设。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73公顷,蔬菜、茶叶、小水果、食用菌、中药材五大主导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。培育星级农家乐15户、田园综合体2个。圆满承办第七届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、2018北京文化创意大赛(十堰赛区)、“放飞梦想?立业张湾”青年创意创业大赛,成功举办十堰首届农民丰收节、十堰汽车文化旅游节暨奇石盆景展、白马山民俗文化节、汉江国标樱桃文化节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96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2.17%;旅游综合收入139亿元,同比增长34.62%。

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47.7亿元,同比下降0.2%,其中东风公司板块527.8亿元,同比下降5.5%,地方企业219.9亿元,同比增长15.3%。轻工业完成4.4亿元,同比下降33.4%;重工业完成743.3亿元,同比增长0.1%;汽车制造业完成633.9亿元,同比下降0.6%;专用设备制造业、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增长27.2%、66.7%;通用设备制造业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、金属制品业、非金属制品业同比分别下降0.3%、4.9%、6.8%、12.6%;农产品加工业完成17亿元,同比下降19%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64.4亿元,同比增长20.2%。东风板块优化升级,东风商用车动力新工厂、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、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、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整合到位,东风、一汽战略合作项目东风富奥泵业有限公司成立。地方工业强劲发展,新能源汽车产业园、高端装备产业园、装备路一号产业园建成,猛程、银轮新工厂、华润天舒等20余个先进制造项目投产。新增规模企业19个,6家企业纳入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,汽车及零部件产业、智能装备产业双双入选全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。

  全区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2.3亿元,同比增长1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.1亿元,同比增长115.9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4亿元,同比增长31.6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.1亿元,同比增长2.2%。在建项目260个,新开工项目189个。京能热电联产一期建成投产,锂诺新能源电池一期派克工厂主体完工,双星东风4.0智能化工厂、东风专用零部件主体厂房启动建设;市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、市殡仪服务中心完成场平,市广电传媒中心加快建设;综合管廊张湾段全线贯通,四方山新绿道投入使用,阳光大道二期、风神大道三期基本完工,快速通道张湾段、火箭路、江苏路延长线、京东路延长线、十堰客运换乘中心建设加速推进。高铁站配套设施工程开工建设,昌升国际商贸城二期完工交房。四方汇顺利营业,欢乐世界启动建设。龙信国际汽车城开园运营。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6个。六大新经济园区入驻市场主体400余个,新增销售额5亿元,带动就业6000余人。一键通外贸服务平台挂牌,完成出口额4000万美元。阿里巴巴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市场建成,入驻企业300个,成为鄂西北首创的“网上汽配城”。中润普达中文语义识别产业化项目落户,京东云十堰创新中心挂牌。

  精准扶贫持续攻坚。选派71支工作队定点帮扶,发动115个企业联村帮建,全区贫困村、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。区直单位“一把手”集中6个月脱产驻村,带队宣讲政策、解决问题1015个。投资3.9亿元,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70户7639人。整合资金6980万元,实施扶贫产业项目99个,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0余公顷,打造产业脱贫示范村40个,其中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300万元。出台就业创业激励政策,筹资2100万元,建成扶贫车间18个,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4417人、灵活就业967人,综合就业率92%。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230户2059.7万元。实现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生活全免费,资助贫困生3125人305万元。投入678.41万元,全面落实贫困人口“基本医疗+大病保险+医疗救助+补充保险”四位一体医疗保障政策,贫困户住院医疗费、慢病门诊费实际报销比例分别为91.43%、94.44%。认定未纳入五保低保的“三类”特困人员902人,发放兜底保障金170万元。筹资7000万元,落实“54321”补助政策,鼓励农户消危房、建新房、改旧房,彻底解决农村安全住房问题。投入1.33亿元,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66处,铺设管网337公里。升级改造农村低电压、易迁安置点供电设施,行政村用电连通率100%。新建农村信号基站150处,通讯信号盲区基本消除,农村光纤宽带覆盖率100%。完成128个安置点1192盏路灯安装。建改通村通组路100公里,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2条,柏叶路一期通车,白石至大川改扩建完工,叶湾至方滩、西沟至叶大道路加快建设,城乡半小时交通生活圈基本形成。

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个,专利授权516件。新经济发展引导基金3000万元,帮助企业争取智能装备产业基金4500万元,提供助保贷1.3亿元,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个。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,公办教师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。出台全面振兴教育实施意见,推出严管教师队伍、深化教育改革、提高教育质量“一揽子”措施,校风学风加快好转,获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,阳光小学入选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100强。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提高至86%,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车城高中、柳林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,市九中综合楼、柏林中心幼儿园顺利完工。卫生计生服务加快转型,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有序推进,55个村卫生室达到“五化”标准,以药养医全面取消,村医养老有效解决。文创产业协会成立,奇石文化产业园、新时代文化广场建成,村级健身工程、“村村响”工程全覆盖,黄龙古建筑群文物修缮完工,原创文艺作品《争低保》入围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展演。

  全年民生支出99860万元,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.2%,同比增长5.6%。城镇新增就业3891人、再就业171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05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,同比增长8.1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5元,同比增长9.2%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26元,同比增长8.1%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率92%。社会救助提标扩面,发放资金3000余万元,其中发放城乡低保39553人次1206.31万元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,医疗救助5769人次,发放救助金187.34万元。临时救助1143人次,发放临时救助金30.14万元。发放五保对象5094人次供养资金351.41万元。发放孤儿救助149人次18.6万元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,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2张,民办养老、医养融合全市领先。发放高龄津贴5836人759.58万元,办理老年优待证1792张。发放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3592人387.3万元,为全区1646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代缴基本医疗保险29.628万元。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3379人,发放补偿金5961.77万元。启动农村殡葬管理改革,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。



  旅游景区

  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

  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总装备厂有3条整车装配自动生产线,采用计算机控制,具备多品种、变批量混流生产能力。装配一线为多品种混流生产线,装配二线以重型车生产为主,兼顾新车型试装,装配三线为重型车生产线。有全自动化商用车检测线4条。1998年, 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总装备厂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制作标识、标牌,配置安全设施、美化环境,投资1000万建成自动化生产空中观光走廊,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对外开放。2010年,获得国家AAA级景区。李先念、邓小平、胡耀邦、朱镕基、李岚清、江泽民、吴邦国、温家宝等领导先后莅临视察。

  四方山生态公园

  四方山古名四望山,登峰可俯视四周方圆几十公里而得名。山巅曾有四望庙,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。1969年,在四望庙遗址兴建十堰市电视发射台。因“四望”谐音“死亡”,更名为“四方山”。1991年,十堰市、郧阳地区、东风公司共同商议兴建四方山植物园。1992年,开始兴建,后逐步完善。风景占地1.5万亩,形成观光果园、挹秀景园、植物园、综合活动区、水上公园区、鹿苑景区、野营游乐区、狩猎景区、国防教育基地9个景区。1997年,获国家AA级景区称号。2012年,获国家AAA级景区称号。2014年投资2亿元,修建贯通南北景区健身游步道25公里,南门景区广场、生态停车场、国标标示牌、公厕、保洁、山坡植被等基础设施。

  黄龙滩工业生态旅游区

  2001年9月,动工兴建黄龙滩工业生态旅游区,2003年10月对外开放。景区以黄龙滩水力发电厂为核心,分为工业生产区和园林园艺区。工业生产区有1号厂房和2号厂房。1号厂房1969年始建,1974年5月投产发电,安装有2台8.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,2012年10月,1号机组实现无人值班运行;2号厂房同属地面引水式发电厂房,是黄龙水力发电厂扩建工程主体项目,2002年6月开工建设,安装2台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,分别于2005年6月、8月投产发电。黄龙滩电厂装机总量增至51万千瓦。黄龙滩水库坝上堵河故道形成20多公里水上画廊。园林园艺景区分为生态旅游区、人文展览区和运动区3部分。生活旅游服务区内建有假日旅馆区、别墅区、服务中心区、会议中心区、公共娱乐区。2005年,黄龙滩工业生态旅游区获国家AAA级景区称号,2011年,获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。

 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

  牛头山又称牛首山,因其突出的双峰相对,恰似牛头上的两角而得名。1987年始建国营十堰市牛头山林场, 1995年更名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,占地18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93%,分为牛头山、艳湖公园、美景园3个景区。2001年,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AA级旅游区称号,2010年获国家AAA级旅游区称号。

  龙泉寺旅游区

  2005年,市政府批准花果街道窑沟(方山路68号)龙泉谷兴建龙泉寺旅游区,占地1030亩,森林覆盖率为90%。其中,寺院占地30亩,建有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天王殿、放生池、九龙圣泉井、观音瀑布、龙王殿、结缘桥、许愿池、许愿树、静心泉、百岁梯、快活林、百鸟园、观景台、喂养广场鸽、福门。配套设施有龙泉客栈、龙泉美食苑、龙泉茶社、旅游商业街、烧烤区、露营区、大型小型会议室、户外拓展培训基地等。2007年,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。

  十堰市人民公园

  1975年,十堰市建委将市苗圃园林场更名为市堰谷公园,聘请北京林学院园林系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制规划,并将十堰公社谢家大队林地2100余亩划拨给堰谷公园。1976年修建动物园。1978年修建转马亭、观武亭、松亭和动物园鸣禽馆以及古典式门厅,在花圃区修建温室和盆景园,形成公园雏形。1981年1月对外开放。1998年12月,建成仿古长城600米和山地滑道638米。2007-2009年,市政府投资 1400 万元,在梅花山顶修建唐式风格重阳塔,高72米9层9檐。2010年12月,人民公园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称号。2013年5月,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。

  大西沟生态旅游区

  大西沟生态旅游区即西沟乡,位于张湾区南部,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2780亩、林地面积16.7万亩,森林覆盖率94%。境内古迹有停舟寺、红梦寺、石鼓寺、九泉寺;自然景观有红岩山寨、手扒岩、一线天、三仙守玉印、冲天槽、轿顶石、天柱峰、龙头岩、石门、石窗、关岭瀑布、蛤蟆石;人文资源和休闲场所有长坪画湖、长坪水库、桑皮树垭子、三峰寨革命遗址、十堰市“三个代表”教育基地、青少年农村传统教育实践基地;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有白果树、巨柳、大红袍、花栎木、黄莲木;奇花异草和野生动物牡丹、芍药、百合、五味子、野葡萄、猕猴桃、香獐、锦鸡、黄羊、果子狸。

  百龙潭旅游区

  百龙潭旅游区位于花果街道桃子沟村,与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相依傍,环抱头堰水库,占地6平方公里,峡谷南北长8公里,垂直落差800余米。景区内有植物374种,古树200多株,其中红豆树、银杏树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;有水凿石潭及瀑布景点20多处。

  白马山旅游区

  白马山又称马嘶山,山形似马,山巅如昂首骏马头,中部平坦宽阔似马鞍,西部形如马尾,山巅常白云缭绕,故名白马山。位于柏林镇和黄龙镇南部 ,南北走向,是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一,主峰海拔1088米,占地10平方公里。主建筑物金鞍寨内有五仙庙、马鞍石、马鞍洞、祖师殿、天井、抚琴台、神龟石、花岩等景点。登临白马山有前山看凤,后山观龙,金顶观日出,石瀑赏奇景,天马养雪景之说。1996年,白马山古建筑五仙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黄龙生态农业示范园

  黄龙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黄龙镇斤坪村,有高科技农业展示馆、蔬菜花卉馆、绿色生活馆、热带植物馆、生态餐厅等3万平方米的精品场馆,园区内栽植樱花等大型苗木800余株,铺设草坪4000余平方米,种植20余万株郁金香、观赏向日葵等花卉,2014年5月开园,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郁金香旅游节。

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主办:中共张湾区委 张湾区人民政府 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公园路85号

备案号:鄂ICP备17000626号 技术支持:十堰政府网 联系电话:0719-8665283

政府网站标识码:4203030009 鄂公网安备 42030302000309号

网站总访问量: